
我們相識
鏈冶材已陪伴您個月時間了
這一年,您共登錄鏈冶材超過天
發布了條資訊
結識了位合作伙伴
更多...
鐵素體不銹鋼合金化的主要目的
鐵素體不銹鋼合金化的目的可以歸結為4點:(1)改善耐蝕性;(2)提高強韌性;(3)改善抗氧化性;(4)改善機加工性。
眾所周知,不銹鋼的耐蝕性是由于一種相當薄的表面氧化膜(不導電),在鋼和使用環境之間提供了一種物理勢壘(阻擋層)使合金趨于鈍化狀態。所以提高耐蝕性的關鍵在于促使鋼的表面形成一種連續的(不因沉淀物、夾雜物或第二相的存在而間斷)、穩定的(不因強侵蝕環境而擊穿或由于缺陷的存在而喪失)、易修復的(被擊穿或機械破壞后能自行修復)氧化膜這是鐵素體乃至于全部不銹鋼合金化的主要出發點。
鐵素體不銹鋼的合金元素作用
鉻是氧化膜的主要成分,有助于形成更穩定的氧化膜,同時又是穩定鐵素體的主要元素,也是導致新型鐵素體不銹鋼不斷發展的一個重要元素。
鉬:能顯著增加鈍化膜的穩定性,在苛刻的侵蝕性環境中防止鈍化膜被局部擊穿。點蝕電位、臨界點蝕溫度(CPT)、臨界縫隙腐蝕溫度(CCT)都隨鉬含量的增加而提高。鉬對提高局部腐蝕抗力的效力約為鉻的3.3倍。鉻和鉬對耐氯化物溶液腐蝕性能的綜合影響可用點蝕指數(PI)來表示如下[7]:PI=%Cr+3.3×%Mo。鐵索體不銹鋼的強韌性主要通過鉻和鉬的固溶強化來達到。
硅和鋁:提高合金的高溫抗氧化性。
銅:有助于增加不銹鋼在還原性環境中的表面鈍性,如在還原酸環境中。
碳和氮:在鐵索體不銹鋼中.間隙元索碳和氮的含量是非常關鍵的。碳化鉻的沉淀可能導致敏化;碳氮化物沉淀可能導致高溫脆性,(C+N)總量較高時(>200ppm)可使大截面尺寸材料的廷性一脆性轉變溫度(DBTT)升高到室溫以上,把(C+N)總量降低到150ppm以下,使大截面尺寸材料在室溫下仍呈韌性狀態。
鎳:降低鐵索體不銹鋼的應力腐蝕抗力,但是,在不臺硫化物的環境中改善全面腐蝕抗力。
硫:趨向形成硫化物夾雜,尤其是錳存在時。硫化錳夾雜在鈍化氧化層中產生一個脆弱的區域。在酸性溶液中形成侵蝕性的硫化氫(H2S)氣體或形成促進腐蝕的接觸電池而使耐蝕性下降。所以,在超級鐵索體不銹鋼中硫含量控制在0.01以下。
鈦和鈮:是碳和氮的穩定化元素.也是一種穩定鐵索體的元素。眾所周知,碳和氮在α—鐵索體中的固溶度遠小于γ—固溶體,易在晶界富集導致敏化;同時,焊縫強度隨碳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,但是,當(C+N)>0.01時,焊縫延性下降;當(C+N)>0.03時,焊縫廷性嚴重下降。因此,需要降低碳和氮的有效含量。其方法之一是加鈦和(或)鈮穩定化[8],對碳含量為0.01~0.02的鋼,穩定化所需的*低鈦含量為Ti=0.15+3.7(C+N),鈮的需要量接近化學計算式:Nb=7(C+N)。在鈦和鈮聯合加入時,Nb+Ti=0.2+4(C+N)。但是,*佳含量仍需進一步研究。因為過量的穩定劑也會使DBTT升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