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簡介
Introduction
在祖國南疆的柳江河畔矗立著一座現代化的鋼城。這就是國家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——廣西柳州鋼鐵(集團)公司。柳鋼創建于1958年。柳州鋼鐵(集團)公司老工人曾令杰同期聲:當時這里是一片荒土、雜草叢生。我們作為柳鋼第一代的建設者,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走到這里來了。吃的是露天飯,住的是茅草房。經過日日夜夜的奮戰,僅僅用了6個月時間就建成了小煉鋼和小軋鋼車間;奮戰到20個月就建起了高爐,出鐵。從此,結束了廣西不產鋼的歷史。
經過45年的艱苦奮斗,目前,柳鋼已發展成為廣西*大的國有工業企業。全廠占地5.5平方公里,職工18600多人,其中專業工程技術人員2765人,共設煉鐵、煉爐、煉鋼、棒線等35個分廠或單位。擁有資產總值66億元、年產250萬噸鋼生產能力。在全國國有企業500強中位居第163名,名列廣西國有企業50強之首,成為全區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一面紅旗。1995年12月,經自治區黨委、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,命名為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。
45年來,柳鋼人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工人階級堅忍不拔、百折不撓、拼搏進取、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,在長期的創業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催人奮進的“柳鋼精神”。這就是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,改革創新的開拓精神,拼搏進取的求實精神,當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。
1997年,柳鋼從國外購買一套二手剪板機。按外國專家估計,6000多噸的精密設備要6個月才能拆卸完畢。柳鋼派出70名職工奔赴意大利米蘭。(時任柳鋼修建公司安裝分公司經理陳子付同期聲:當時我們70個人到了意大利以后,每天工作12小時,為了柳鋼的利益,為了給國家減少開支,我們用了2個多月就把它全部拆完了。一句質樸的話語反映了柳鋼人拳拳愛國奉獻之心。
1998年,在中板技術改造工程中有一臺丹麥生產的設備需要維修,丹麥專家看過之后斷言:這套設備科技含量高,你們干不了。
(柳鋼中板廠檢測室主任劉崠同期聲:當時的廠領導和我們這些技術人員聽到以后,非常不服,然后就決定自己試試看。當時進廠的都是些散件。后來,經過我們的清洗拚裝、安裝調試,包括系統的重新編程,前后花了大半年時間,終于把這套設備恢復到了丹麥出廠前的水平。光這套設備節約的直接費用就達80多萬元。)這項科技成果得到了專家的肯定并在國內推廣。
柳鋼科技人員講理想比貢獻,結合生產實際積極開展科技攻關,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。近五年來,柳鋼共取得3200多項科技成果,其中有3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。梁景理、陳有升等人發明的“鋼板在線超聲波探傷裝置”、“除塵灰噴漿裝置”等3項專利應用于生產后,為柳鋼增加直接經濟效益1.2825億元。
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,柳鋼人經過艱苦奮斗、改革創新,使企業保持著較快的發展速度:1978年末到2002年末,年產鋼由12.4萬噸發展到164萬噸;經濟效益由累計虧損1.63億元發展到累計實現利稅總額44.24億元、利潤總額17.68億元,固定資產由原值2.8億元自我滾動發展到資產總值達66億元,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廣西經濟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。
在柳鋼45年建設歷程中涌現出全國、自治區、柳州市勞模49名等大批先進模范人物。梁景理,一位嘔心瀝血為企業科技進步做出突出貢獻、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。潘業光,幾十年如一日在崗位上勤奮工作默默奉獻的共產黨員、勞動模范,他們是柳鋼人愛國奉獻的典型代表。
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,柳鋼人與時俱進,發揚主人翁精神,以一流的技術、一流的管理,生產一流的產品。目前,柳鋼已有21項技術經濟指標進入全國同行業前三名,其中有7項指標名列全國同行業第一名,有11個系列73個鋼材品種評為國家、自治區優質產品。由于加強管理和科技進步,柳鋼1998至2002的五年中共降低生產成本約15億多元,為國家貢獻了一座“金山”。柳鋼的“拳頭”產品——中板己進入歐洲、東南亞以及素以“鋼鐵王國”著稱的日本市場。
柳鋼十分重視加強思想政治工作,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,鼓勵并經常組織廣大職工開展勞動競賽、技術運動會、推廣先進操作法、提合理化建議、青年崗位建功、志愿者服務等群眾性創新活動,有效地促進了柳鋼的兩個文明建設。
近年來隨著企業的發展,柳鋼職工的收入穩步提高,年均增長15%以上。如今,十里鋼城到處高樓林立。設施完善的文化娛樂場所,整潔優美的生活區,園林式的庭院,花園式的工廠,無不讓人感受到柳鋼人小康生活的氣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