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廣田,博士,河北省拔尖人才,省政府津貼專家,中國砂石協會綠色先鋒人物,砂石工匠,河北省國資委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,河北省科技型企業創新人才(科技廳),碩士生導師。
兼任中國硅酸鹽協會固廢分會專家委員、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分會委員、中國砂石協會綠色礦山、固廢分會專家委員、全國低碳膠凝材料與混凝土聯盟 秘書長,河北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材料分會 秘書長,河北省勘察設計咨詢協會綠色建材分會秘書、河北省砂石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。
榮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,以及華夏獎、工程建設科技進步獎,中國公路學會等多項部委級科技獎勵10余項,河北省建筑業協會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,河北省建設行業科技進步獎15項,發表高水平論文 40 余篇,授權發明專利 25 項、實用新型專利 21 項,編制國家標準2項,行業標準5項,CECS標準 13 項,主編河北省標準 20余項。
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課題研究3項,承擔了住建部、河北省重大成果轉化項目5項、河北省建設行業科研計劃、石家莊科技局重大項目等 20 余項。
主要貢獻如下:
勇于擔當,積極投身砂石行業
開發了“低碳機制骨料新工業體系關鍵技術與產業化應用”成套技術,建立了尾礦綜合利用新體系,形成了機制砂質量提升、應用關鍵技術與理論體系,發明了高品質骨料智能、綠色生產設備與工藝,成功建立30余條生產線。技術成果打破了國際壟斷,引領了砂石行業的高質量發展。產品在川藏鐵路等50余項重點工程,以及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得到應用,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與雄安新區建設提供了優質骨料保障。
致力固廢、開發低碳水泥與混凝土
在雙碳要求的背景下,牽頭發明了系列低碳固廢基膠凝材料,可全部替代水泥用于工程建設,創新了多固廢膠凝材料基礎理論體系,發明了穩定高效、低能耗、智能化的成套生產工藝和裝備,構建了完善的技術標準體系,支持產品的多場景應用。
建立生產線28條(河北17條),產能超1000萬噸/年,在港珠澳大橋、國際服貿會等70余項重點工程中應用,對省創新應用場景建設起到示范作用。成果被列入“國家先進適用技術目錄”。何宏平等六位院士認為:該成果解決了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難題,對鋼鐵、建材行業綠色轉型和CO2減排具有重要意義。
深入一線,勇擔社會責任
堅持理論聯系實際,深入實踐一線,先后前往河北省各地市以及江蘇、浙江、山東、江西、廣西、內蒙等多地指導當地砂石生產企業、膠凝材料生產企業以及攪拌站的生產工作,配合當地質監站對相關企業進行監督指導,提供技術支持;
個人多次在國內外重要會議做報告,主辦多次國家級會議,致力于技術的推廣與技術培訓,與北京科技大學、石家莊鐵道大學,河南科技大學等高校建立校企聯合,為社會培養會研究,能實踐的全面發展的人才。